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二
【台北訊】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是經由地方推薦初審、複審實地訪查後,在410位受推薦學生中選出56位獲獎同學,皆為發揮生命熱力、正向學習、克服困境的模範學子。56位獲獎學生將獲頒獎狀、獎座,以及獎助學金,而受推薦參加總統教育獎複審未獲獎者,由教育部擇優頒發奮發向上獎獎狀一紙,及新臺幣兩萬元,以資鼓勵。
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者,有關林佳慧、鄭恩翔、黎昱君、黃韻安、梁明秀、何姍頤、郭權愷、林佳駿等8位獲獎學生事蹟:
一、<在困境中開花>林佳慧(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林佳慧家中為低收入戶家庭,家中經濟重擔落在身為新住民的母親身上,為了養育家中四個小孩,母親無法回到家鄉,爭取每一個工作機會,只為陪伴照顧孩子們長大,母親堅毅努力的身影,從小烙印在她的心底。
自國中開始,林佳慧參加技藝課程,發現對烘焙的喜愛與熱情,就學期間除用心課業之外,也積極精進西點烘焙技藝,一路從高職到屏科大食品系,除仰賴學校學習加強專業深度,她也不斷參加各式競賽,透過競賽與頂尖人才相互學習砥礪成長。過程中也有好幾次萌生放棄烘焙的念頭,但她看見母親堅強的背影,她都告訴自己:「唯有努力才能改變生活」。未來,林佳慧希望擁有一間烘焙工作室,並期許自己能前往幼兒園、育幼院,用專業與他人的連結,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溫暖與美好。
林佳慧家庭經濟條件不佳,但仍努力突破困境,不僅取得9張專業證照,並多次斬獲國內外相關烘焙賽事獎項,堪為他人學習的表率。
二、<Reborn──「泳」不放棄>鄭恩翔(新北市立秀峰高中)
鄭恩翔從小就熱愛游泳,在10歲那年,罹患了非典型惡性腦膜瘤,經歷4次手術、頭骨替換,以及31次放射治療,然而,後遺症不僅僅是下身癱瘓,還有時常出現的癲癇,隨時威脅著他的生命。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的生活一蹶不振,在這段黑暗的日子裡,父母親給了他極大的支持,也鼓勵他能夠重新嘗試熱愛的游泳。經歷6年生病、手術、跌倒、重新站起來,他不斷調整自己,努力克服身體的種種限制,在汗水和淚水中堅持訓練,最終他代表臺灣參加了2022年IWAS(世界身障輪椅運動會)比賽,在50公尺男子組自由式項目上,獲得了全球銅牌,在其他各大賽事中亦能獲得佳績。
在師長跟同儕眼中,鄭恩翔是如此堅強的一位勇者,不讓腦瘤成為他生命中的阻礙,憑藉其強大的心理素質與樂觀向上的態度,刻苦訓練而當選游泳國手,希冀以自身的成績改變社會大眾對身障者的印象,堪為典範。
三、<逆風適合飛翔>黎昱君(臺中市立大甲高中)
國小二年級時,黎昱君的父親因癌症離世,身為新住民的母親要處理父親身後事外,又要同時工作並照料她,因看見擔任看護工作母親的辛勞,讓她也決心要奮發上進,成為母親的驕傲。
國中會考後,她的成績可達臺中女中,因考量市區念書開銷高,家中經濟負擔不起,她選擇留在離家近的大甲高中念書。從高一開始,假日皆到學校自習,課業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更積極參加各項科學競賽,從地區競賽、全國比賽再到臺灣國際科展,更代表臺灣參加在墨西哥舉辦的2023國際科學博覽會(ESI),在國際科展中,她也認識不同國家的優秀人才,都是值得她學習的榜樣。在ESI中,她更獲得了30幾個國家中只有1名的最佳文化表現獎,代表臺灣參加國際性比賽,與世界分享臺灣文化,令她感到驕傲。
「裂痕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人生中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長的養分。黎昱君在高三時與全校同學分享國際科展與科學研究歷程,激勵學弟妹。在科學領域表現卓越的她,更以優異成績錄取臺灣大學及陽明交通大學,其堅強與優異的表現,足為青年學子之典範。
四、<自在自立,隨遇而安>黃韻安(臺北市立天母國中)
黃韻安罹患骨骼生長板遲緩之病症,有重度身心障礙證明,生活作息也因復健時間及體力限制而有所殊異。在四歲左右,她便穿上矯正支架,以保持行走的安全與穩定,並規律進行復健來維持體力及定期保養支架,同時還要自行趕上作業進度,許多如校外教學等團體活動的機會也因此錯過。
但她不因障礙自卑,從小學時期,她就對資訊、電腦相關的事物充滿興趣,並在國中時期提升對電腦操作的熟練度,像是利用電腦整理許多科目的內容、將錯誤題本電子化,這不僅減輕了她外出看書的負擔,也讓她能夠更輕鬆地應對學習和考試。除了學業之外,她喜歡探索外語的文法結構和造詞法則,不僅自學英文、日文和德文,更通過臺北市英語資優鑑定、德語B1檢定、日語N4檢定、拿到TOEIC金色證書等,語言表現優異。
黃韻安雖為重度身心障礙生,但自幼即展現驚人的韌性和毅力,在語言學習有非凡成就,精通多國語言,並於學業成績、資訊科技表現出色,突破身體侷限,值得嘉許。
五、<突破困境,為族語吐露芬芳;岩縫小花,為族語綻放光采>梁明秀(宜蘭縣立利澤國中)
梁明秀來自宜蘭,擁有太魯閣族的血統,自小父母離異,姊姊也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由年邁的父親撫養,但因父親長年受痛風之苦,工作並不穩定,生活費總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幸好有低收入戶補助,才能勉強度日。
雖然家中環境困難,但她積極學習,更在族語的學習與表達展現優異的毅力及天賦。因自幼在平地長大的她,國一時接觸族語,從拼音、詞彙、腔調等從頭學習,她參加族語朗讀比賽,在縣賽、全國賽獲特優肯定。之後更挑戰跨族「賽德克語」朗讀比賽,難度更高。曾因此練習到聲帶發炎,最終,奪得全縣第一名,並在全國賽中獲得優等獎,她開始體會到原民文化的豐富底蘊。
梁明秀為太魯閣族學生,生長於低收入戶家庭,但充滿學習熱誠,以傳承母語為使命,懂事自立,並以樂觀開朗心境面對複雜家庭環境,於多項領域皆表現出色,可為典範。
六、<堅持的意義>何姍頤(彰化縣立成功高中附設國中部)
何姍頤家中經濟拮据,父母親因收入微薄但要扶養四個孩子,生活壓力沉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她渴望能夠為家裡分擔些許負擔,而拳擊似乎是她唯一能夠盡力的途徑。
國中時,她加入體育班並以拳擊為專項,即使自己先天的運動條件與體型並非極佳,卻能靠著不抱怨、肯苦練,完全配合教練的要求與訓練,慢慢扭轉自己的頹勢,終讓自己站上拳擊頒獎臺,在國二時她終於贏得了第一場比賽的勝利。然而,她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執著地繼續努力。平時她在班上乖巧聽話、守法度,能聽勸,對師長有禮,和同儕和睦。她深信,自己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正是因為她不斷堅持著訓練不放棄,「勝不驕、敗不餒」,也對自己的成功至關重要的。
何姍頤生長於中低收入戶家庭,近來又遭逢父親車禍驟逝,毅然成為母親後盾擔起家中大小事,並以驚人毅力全力投入拳擊訓練,努力提升技術爭取佳績及獎學金,希望改善家中經濟,並以獲選國手為目標,展現正向堅韌的生命力,足堪楷模。
七、<展現鋼鐵意志,傳遞孝順友愛>郭權愷(臺南市南區永華國小)
郭權愷因「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導致身材矮小、脊柱側彎、四肢及胸部骨骼畸形、三角形臉,一摔倒就骨折,使骨骼強度和耐受力變差。他小小年紀就經歷無數次的手術,期間痛苦常人難以想像,但他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力,一一克服難關。
國小就學期間,他不因身體受限,在學業上認真學習,且在班上與同學相處融洽,並擔任小老師指導同學課業,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課餘時間他也參加學校的口琴樂團,更在指導老師鼓勵下,報名了今年的特殊教育學生才藝比賽,榮獲個人優等佳績。
目前和疾病共存的他,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以當醫生為目標,希望未來能研究「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治癒方法,為罹患此病症的人,找尋生命的出路。郭權愷雖因疾病關係行動不便,但樂觀開朗、熱心服務,展現音樂才藝積極參與各項比賽,克服身體侷限,足為表率。
八、<音樂鋪就的喜樂之路>林佳駿(屏東縣瑪家鄉北葉國小)
林佳駿在國小四年級時被診斷罹患「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需放置人工血管進行化療,努力克服疼痛無法久站之限制,但他努力治療,並透過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來走過這段路途
從小就對小提琴產生興趣的他,大班時便加入學校提琴隊,許多時候老師的標準和充實的訓練課程,令他感到辛苦,但他努力堅持,不被病痛侷限,在各大音樂比賽中都有亮眼成績,甚至在全國音樂比賽屏東初賽小提琴B組獨奏優等第一,代表屏東參加全國賽,亦獲得小提琴B組獨奏優等。此外,他的學業定期成績表現皆為班級一、二名,著實不易。平時在班上人緣佳、也能主動幫助同學,熱心公益和善待他人。
林佳駿希望能成為音樂家,並且將美好的琴聲散播到全世界,更感謝所有老師的教導及鼓勵,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還能活著,並努力朝目標前進。
(圖由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