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11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頒獎典禮
【台北訊】111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頒獎典禮,(7)日下午於國家圖書館3樓國際會議廳舉辦,由潘文忠部長頒獎。此次共有153件計畫獲獎,會中並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劉康慧教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林建洲副教授代表分享計畫執行心得。教育部除了向獲獎教師積極的研究態度與教育熱忱表達感謝之意,也表示此些研究成果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貢獻,期許績優教師們以典範之姿發揮影響力,引領更多教師走向教學精進的道路。
會後舉行「關鍵時代的大學教學」論壇,由國立中正大學教授黃俊儒主持,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許惇偉、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楊嘉玲、國立中央大學康珮及慈濟大學李雪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陳國益教授共同與談,探討在108課綱強化個人學習素養之養成,學生更具自主學習、應用與社會連結能力的當下,大學教師對科技時代、跨領域合作等議題的進一步思索。
潘部長致詞表示,教育部推動高教深耕計畫,其中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教學創新,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課程中獲得更好的教學與學習效能,因此教育部在107年首度針對個別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專案補助,希望讓教師在課室中的課程設計可以自主發展,同時讓這些創新的課程設計能在教學上獲得最好成效,並且也能結合到教師在大學的生涯發展。而經過這幾年實施,確實也獲得很好的成果,因此除了要恭喜今年153項計畫獲獎團隊,也期待透過6所基地學校的專業社群,能夠將這些研究成果分享給更多大學教師,共同持續來精進大學教學環境。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是以經費直接補助個別教師的方式,協助教師進行課程教學研究,透過適當的研究方法及評量工具進行檢證,強化大學培育人才的任務。教育部表示,回顧107年至今的發展歷程,教育部致力於對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推動;108年規劃專案主題,擴大補助計畫件數;109年共構區域基地學校,辦理各式主題講座與實作工作坊、組織教師社群、啟動mentor諮詢服務;110年發行學術期刊《教學實踐研究》,促進教學實踐研究成果的應用與推廣;112年通過提高教研人員待遇措施,鼓勵教師投入教學實踐研究;自113學年度起,計畫主持人費用每月每人最高可達12,000元,另可聘用博士生兼任研究或教學助理每人每月1萬元,以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本計畫於112年8月間進行六場成果交流會議,共1,696位計畫主持人參加口頭報告,最終決選出153件績優計畫,相關內容建置於計畫成果交流平臺的專屬頁面(https://tpr.moe.edu.tw/achievement/index)。
111年度績優計畫反映了教師的教學創意和反思、與著重產業鍊結、強調新科技銜接前瞻思維。如臺北醫學大學鄭年亨助理教授,提出使用模型探索和資料探究的學習活動,透過互動式視覺化和資料科學工具建構機器學習概念的意義。國立清華大學周秀專教授發展一套人工智慧助教系統,以Line主動推送學習者進度、PR值與推薦學習素材,增強學習者對於特定概念之回饋,促進學習者的自我檢測。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蘇恆毅教授以激勵學生的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為目標,選擇MATLAB作為程式設計工具,引導學生實作大數據分析相關的演算法和模型。此外,亞洲大學羅方吟助理教授以美感為關鍵詞,其所蘊含的協調性及包容性將淡化學科疆界,藉元宇宙概念建立與實體空間並存的Gather.Town的虛擬教室。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賴錫中教授積極拓展藝術跨域發展,展開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課程,將長照議題與藝術專業結合,規劃並執行多元健康促進方案。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葉國良助理教授聚合跨域教師社群與專家,進行學生已養成之專業知能盤點,凝聚學生可識別與連結之專業應用範圍,再導引學生以同理心發想其專業情境應用需求,逐步收斂程式設計應用主題。
為鼓勵教師提升教學品質並搭配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教育部持續發行《教學實踐研究》期刊(https://jsotl.moe.edu.tw/),提供教師公開發表管道,具體落實研究成果與職涯發展之聯結,同時定期彙整更新多元升等審查人才參考名單(https://tpr.moe.edu.tw/resource/talent),以協助學校遴聘升等審查之外審委員。教育部今後也將持續致力於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永續發展,接軌國際高教改革潮流,為專業之人才培育、卓越之教學品質,寫下新的里程碑。
(圖由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