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室學習 戶外及海洋基地學校推動教師教學創新
[台北訊]為響應行政院「向山致敬」、「向海致敬」政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111年於全國設置12所「戶外教育基地學校」及26所「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研發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課程模組,以推動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並深化課程內涵。
「戶外教育基地學校」採用不同任務取向進行課程與教學的發展,例如「學習點學習模式」是以熟悉的學校、社區、環境與產業等多元面向的知識場域進行學習,並與學科領域課程進行配搭,打破傳統教室框架深化課程內涵。以桃園市新埔國小為例,該校以都市學區的角度,尋找鄰近學習場域與環境素材等資源,研發「新埔溪山走讀趣」課程,由學校附近的南崁溪與虎頭山為出發點,認識家鄉的水質、地質、環境與生態的環境素養;雲林縣口湖國中「喚龍傳說」課程與嘉義市北興國中跨校交流,透過實境解謎,讓孩子了解家鄉的濕地、產業、能源與地層下陷環環相扣的議題;嘉義市北興國中「興敬自然」課程與雲林縣口湖國中跨校交流,透過聲音地圖、生物偵探與公民科學家活動,帶領讓孩子能自在的感受與觀察自然的美好,進而探究周遭的環境與討論生活的議題。
「海洋教育基地學校」則以「研發推廣課程模組類」與「提供海洋體驗課程類」兩種功能性基地學校發展與運作,並依據「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與技術」及「海洋資源與永續」等五大學習主軸研發多元主題課程模組,將課程模組融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透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反思如何永續海洋資源及保育海洋生態等,並推廣於其他鄰近學校或跨縣市學校。此外,亦透過辦理試教或體驗活動,展現課程研發之成果,並依各校參與之反饋滾動式調整課程內容。例如:新北市中港國小以食魚教育為主題,帶領學生認識平時營養午餐常食用海鮮,並透過模擬釣魚來提升學生興趣,教導學生辨別海鮮食用燈號;金門縣金湖國小以獨木舟體驗為主題,邀請古寧國小一同透過闖關讓學生認識獨木舟的基本知識,並安排學生於太湖學習划獨木舟實際操作;臺北市龍門國中以SUP體驗為主題,在校內游泳池傳授學生操作技巧與實際練習,並於體驗中融入海洋廢棄物議題,帶領學生認識塑膠種類及其是否能回收。
國教署表示,透過成立戶外及海洋基地學校,讓學校研發多元主題課程模組及體驗學習,邀請他校一同合作參與,亦委請臺灣海洋教育中心研發全國海洋教育路線公告於「臺灣海洋教育中心」(https://tmec.ntou.edu.tw)及「戶外教育資源平臺」(https://outdoor.moe.edu.tw)網站;也透過串聯臺灣特色學習點,規劃出版北區、中區與南區戶外教育主題學習路線,讓教師們於課程內容中搭配各區路線之學習點,帶領學生「走出戶外、親近海洋」,探索自然生態與人文議題,拓展學習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