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國際競爭力!教育部持續深化國際教育課程
【台北訊】為迎接全球化及後疫情時代來臨,教育部5月發布「中小學國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以提升國際教育品質為核心價值,兩大推動主軸為深化國際課程推動及拓展國際交流。教育部於今年2月7日成立「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動會」,提供國際教育推動之諮詢及溝通平臺,各地方政府未來亦將整合現行相關任務編組,設置國際教育中心,做為國際教育單一推動窗口,整體從校長、教師行政人員的增能,到透過跨領域專業社群共學共備研發國際教育課程,全面優化國際教育品質。
112年7月18日召開之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教育部將「深化國際教育課程」列為中心議題,由相關專家學者及學校校長代表,就現行國際教育課程的推動的具體作法與成果進行報告,其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劉美慧教授強調,提升國際教育是面對全球化時代的必然,透過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課程的引導,培養學生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強化國際移動力,善盡公民責任進而彰顯國家價值,正是我國國際教育培育全球公民的主要意涵。
嘉義市文雅國小校長黃金木分享學校歷經15年深耕國際教育課程,參與跨國專案的學習計畫,透過跨國共學和日本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壁畫,並結合種植鬱金香及參與國際學伴等活動,提升學生國際素養。臺北市蘭雅國中校長李芝安分享學校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17項目標(SDGs)為課程發展主軸,引進外部資源進行跨領域課程設計,讓學生進行SDGs的探究與實作走出教室走入世界。
臺中市惠文高中組長吳彥慶分享,該校結合外籍教師發展校訂必修課程於高一全年級辦理為期2個月的文化箱課程,另跨學科教師結合大學及當地NGO組織,研發結合海外服務學習的校訂課程並前往海外擔任志工;新北市樟樹國際實中校長陳浩然分享,該校由跨群科教師組成社群,將國際教育融入語文、數學、社會及專業群科課程中,並發展國際教育校訂必修課程,同時研發國際技職交流基礎素養課程手冊,亦透過國際教育週展現學生學習成果。
國教署表示,期待透過四所學校深化國際教育課程的分享,持續引導地方政府鼓勵學校教師組成國際教育社群發展以校為本的國際教育教育課程,期能全面促進國際教育之普及化,讓學生藉由國際教育課程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進而厚植國際競爭力。
(圖由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