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五

0

【台北訊】總統教育獎56位獲獎者,他們面對生理障礙、經濟困頓的挑戰,都能以勇敢積極的信心力爭上游,突破肢體物質桎梏努力生活,更對未來感到樂觀且不畏懼。

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者,有關黃晢文、黃俊諺、潘幸甄、邱子彧、張羿珣、吳承穎、蔡智涵、曾羽瑄等8位獲獎學生事蹟:

一、<逆風而行,多元成長>黃晢文(遠東科技大學)    

黃晢文同學大三寒假時,在實驗研究外出途中,遭遇車禍,腦部嚴重受傷。雖然車禍留下偏頭痛和肢體不協調的後遺症,在透過申請學校教育關懷計畫,獲得學校和生活上的協助,經歷艱辛的康復過程,於休學一年後成功復學。

在2021年時,曾獲學校推薦申請總統教育獎,獲得「奮發向上獎」的榮譽,他也明確瞭解自己未來的方向。他在學業上不停精進,曾榮獲FITI的「創業潛力」獎,在國際發明展斬獲3金6銀2銅。在參與FITI的歷程中,他擔任隊長,負責參賽事項,讓他深刻體會到領導能力的重要,同時學會如何與廠商有效接洽。他也透過申請專利建立屬於自己的專業領域,目前已通過9件發明專利、4件新型專利,獲得業界肯定。

黃晢文希望能致力於解決未來世界以人工智慧為主的大量運算中,GPU和CPU過熱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臺灣整體競爭力。雖出身中低收入戶家庭,遭遇嚴重車禍,但他克服身體不便及外在困境,勇於跨域學習,積極參與發明多項專利,展現出韌性、耐挫的創業家精神,足為學子楷模。

二、<「礙」是一道光:即便鵝步蹣跚,也要走出自己的路>黃俊諺 (國立新化高工) 

黃俊諺同學因為媽媽是建築臨時工,長時間離家,從小他便由外婆帶大。他有著無法自我控制張力的上肢,須穿著矯正鞋和相關輔具才能移動的下肢。小時候的他行走便困難重重,在田間行動全仰賴爬行,外婆見他在田間艱難爬行,不忍心,遂將他送至蘆葦啟智中心。

幼稚園就學期間,由於身體特殊,他經常成為言語中的嘲笑對象,但仍未放下努力前進的力量,母親一直是他的依靠,國中後他更專注於學業,即便緩慢也不放棄前進。高中時,因為手部張力的困擾,無法進行焊接的他,沒辦法參加工業電子術科考試,但學科成績仍是優異亮眼,在不斷努力下,成功取得電腦軟體應用丙級證照和乙級證照。

黃俊諺期許自己先考上理想大學的資訊工程學系,希望能結合資訊工程技能,改良傳統輔具,讓輔具時尚化、一鍵化、輕量化。坐於輪椅上的他始終保持微笑,不畏逆境,心懷正向與愛,運用電腦軟體專長,積極投入各項輔具研發,其奮發向上之精神足堪典範。

三、<一「舉」邁向夢想之路>潘幸甄 (高雄市立路竹高中)

潘幸甄同學家庭是低收入戶,經濟來源主要來自父親,收入並不穩定,母親是外籍配偶。家中三姐妹都有練舉重,因為對運動的熱愛,也為了藉由舉重獲得獎金,減輕家中負擔,所以她選擇踏上舉重之路。

國一時她開始接觸舉重,儘管一開始基礎與別人不同,她更加努力拼搏,在國二下學期時成為2020年世界青少年舉重錦標賽的國手,第一次與國外對手比賽,才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如此之大,但這激發了她更大的渴望和努力。她的腰受傷檢查結果是椎間盤突出。感到慶幸的是,她的傷勢並未嚴重到無法繼續訓練。在積極的治療下,教練和隊友的鼓勵與開導,讓她心懷感激,她在之後的練習更加小心,終於在2023年的世界青少年舉重錦標賽上奪得金牌。

潘幸甄同學回顧過去,讓她覺得每一次的考驗都是一次成長,生長於經濟困頓家庭,為賺取比賽獎金幫家庭減輕負擔,選擇參加舉重並不畏艱難積極訓練,斬獲佳績,不僅為自己爭取到國手身分,也獲得保送臺灣師大的資格,其不畏艱難精神與傑出表現,足堪學子典範。

四、<逆境中的探索>邱子彧 (新竹縣立博愛國中)

邱子彧同學就讀國一期間,因嚴重車禍造成骨盆碎裂,不得不截肢雙小腿,至今已歷經了數不清的重大手術,仍在持續治療中,但他總是樂觀面對從不怨天尤人,在漫長的治療與復健中,他受到醫療、復健團隊及親友們的支持,成為他走出陰霾的力量,他明白不論遭遇什麼樣的挫折,都不能輕言放棄。他努力學習適應現狀,積極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

雖然暫時無法到校與同學一起學習,但他仍以線上方式一起上課,日後也把握復健治療的空檔,回學校跟同學一起學習,更善用課餘時間自學程式設計,他對資訊有高度興趣,上網自學程式設計並參加比賽,期許自己未來成為資訊科技專業人士,為社會做出貢獻。此外,在校表現也盡力投入,不管是國語文競賽或運動項目皆積極參與。

邱子彧同學以正向生命態度坦然面對歷經重大車禍的身心巨變,利用線上資源參加遠距教學,並用課餘時間自學程式設計,展現對資訊科技的熱情及自學能力,其樂觀堅強及感恩的生命觀,值得肯定!

五、<用正能量擁抱世界>張羿珣 (嘉義市立南興國中) 

張羿珣同學在3歲時因車禍,四百多天在加護病房的搶救,奇蹟似地活下來,但也必須與輪椅、呼吸器形影不離的相處下去。面對身體殘缺,她的母親仍然懷著一線希望,期盼她能好好接受教育翻轉人生,她成為臺灣第一位在公立幼兒園就讀,安置在普通班的重症兒童,這段求學之旅已漫漫十年。

她熱愛上學,喜歡追求新的事物。從小父母灌輸她要盡心、盡力做好本份,她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學習,縱使身體殘疾,戴著呼吸器,她仍然堅持上學,她深知母親的照顧、護理,讓她不被感染的辛苦,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求學機會,準時到校上課,在課堂上踴躍與老師、同學互動,她也積極參與班級的各項活動,雖然動態活動不能親身參與,但仍然會在旁跟著一起為同學加油。她的專長在設計與外國語言,她喜愛閱讀,在書本中,她忘卻了身體的不便,尋找到自己的樂園。

張羿珣同學因兒時車禍意外致全身癱瘓,五歲時出版《珣珣上學去》,並捐出全數版稅為脊損病友打氣鼓舞,以掛滿維生器材之電動輪椅搭配四十公分長嘴控筆,積極融入校園生活,以勇氣與熱誠展現生命力並回饋社會,足為楷模!

六、<逆流而上的小小工程師>吳承穎 (臺中市立溪南國中)

吳承穎同學來自經濟狀況清寒且領有低收證明的家庭,幼時父母離異,母親再婚後,與繼父及三名兄弟姐妹一同生活。因繼父罹患心血管疾病,無法從事繁重的工作,只能在家附近從事比較簡單的工作,以微薄的收入維持家計,母親則為了照顧全家,無法外出工作。

儘管家庭環境不富裕,他自國一起便在數學及自然科目上表現優異,並參加樂高機器人社團,經過社團的扎實訓練後,在World Robot Olympiad運動組區賽,榮獲第2名,也在全國賽中奪得第1名的榮譽,且代表台灣參加世界賽,獲得許多優異成績。得獎後心懷感恩,主動於課後協助老師訓練社員機器人相關問題,是老師的可靠幫手,也是同伴不可或缺的朋友。國中即將畢業,憑藉自身努力進入臺中市立臺中高工,可以稍微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也能讓父母不再為自己的未來擔憂。

吳承穎同學生長於低收入戶重組家庭,但他從未因此放棄學習和夢想,克服家庭逆境,熱愛資訊程式語言設計,組裝樂高機器人代表國家到德國比賽獲世界冠軍,全心投入研發改良,協助老師指導社團學弟妹,懂得感恩、積極傳承,值得肯定。

七、<在逆境中,學會成長>蔡智涵 (高雄市苓雅區四維國小)

蔡智涵同學父親因罹癌離世,家裡只剩下他、哥哥與母親。母親不但要承擔許多重大責任,還要從事許多家務,照顧兄弟,母親長期勞累,他也擔心母親的健康,都能和哥哥主動幫母親搥背、做家事、自主學習,且提醒母親多運動和早點休息。

雖然家中生活並不算好過,但他從不灰心喪志,學業成績均保持優等;尤其英語學習能力出眾,以GRADE A的成績通過劍橋英檢KET、FLYERS檢定。平日也會利用晨間時間參與學校游泳隊訓練,多次代表學校參賽,獲得不錯的成績;在家庭方面,他總會主動幫忙做家事來減輕媽媽的負擔,如:洗碗、倒垃圾、曬衣、掃地、擦地板、收拾家裡等,年紀雖小但生活自理能力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智涵喜歡與家人和朋友相處,分享笑聲給他人。他也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包含:音樂、藝術、運動、閱讀和程式設計,為他帶來心靈的富足。

蔡智涵同學夢想學習更多的知識並達成自己的目標,希望學習英語、學習有趣的程式設計,他突破弱勢家庭經濟不利之侷限,以積極努力的態度勤學英文,亦於程式設計、划船、本土語言、游泳等均有傑出表現,展現正向生命力。

八、<從都市走入山林的泰雅小織女>曾羽瑄(桃園市復興區巴崚國小)

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的曾羽瑄同學,常受到母親的叮囑:「一個人要是品格不好,那成績再好都沒有用。」這句話一直是她努力的動力。幼稚園大班時,因父母離婚,她和妹妹跟著母親搬到山上,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小學二年級她來到巴崚國小,外公突然過世,但外婆卻展現出更加堅強的一面,也讓她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堅強地度過那段難過的時光。

她開始積極爭取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的機會,在學校中她樂於助人,積極的學習態度更讓同儕及師長們有目共睹,因而榮獲該校自治市市長。她學業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才華洋溢的她也在音樂及舞蹈方面展現過人的天分,是巴崚國小──雲端上的街舞團,及該校納桑麻谷合唱團的重要成員之一。她對泰雅族文化相關事物均有極高熱忱,尤其是族語方面更有扎實的學習及優秀的表現,參加校外各項相關比賽屢獲佳績。

曾羽瑄同學在舞蹈、音樂等方面展現才華,突破家庭困境,展現樂觀積極,足堪模範!

(圖由教育部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