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三

0

【台北訊】總統教育奬自2001年設立至今,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外,也在鼓勵讚揚奮發向上的學子,其翻轉自我生命、出類拔萃,起了模範表率之效,對社會風氣有良善提升,足堪楷模。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者,有關施宏強、林意婷、全迪、張靖毅、陳柏睿、李亮葟、王龍承、陳采稼等8位獲獎學生事蹟:

一、<在滲風的綠鐵皮屋,讓太陽升起>施宏強(國立高雄大學)    

施宏強來自新竹縣的茅圃部落,由73歲的Yaki(泰雅語的外曾祖母)帶著他住在五峰鄉山上的綠色鐵皮屋,是他唯一的家人。自幼他便在工地打工補貼家用,甚至在高二那年萌生休學念頭。

後來師長告訴他,「相信教育可以翻轉貧困,只有爭取學習機會才是捷徑」,施宏強想通後,高三開始努力讀書,取得3張專業證照,更順利考取國立高雄大學,同時擔任二屆春暉社社團長,致力校園菸、酒、檳榔及毒品防制,建立友善校園。並參與「原走高菲-南島文化國際交流」,間接促進族群相互尊重,拓展自身國際視野,建立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與認同。

施宏強相信,即使無法選擇出身,教育卻能翻轉他的去處,只要不斷在跨領域「增能」,在未來任何一刻都有豐富視野及願景。未來,他希望把Yaki對這塊土地的愛,用所學的土木專業,考取原民特考公職及技師為目標。即便經歷破碎童年,但他藉由師長引導改變自己並回歸生命正軌,並以「原住民族教育青年大使」為人生目標,幫助更多的偏鄉孩子及保存部落的傳統文化,足為典範。

二、<走向國際影展,回到偏鄉服務:成為生態紀錄片導演>林意婷(新北市立雙溪高中) 

林意婷是新住民子女,家裡歷經父母離異、隔代教養,主要照護者阿公病逝。家中接二連三的變故加上經濟困頓,讓她一度考慮輟學承擔家庭的經濟負擔。 

高一時,在老師的推薦下她開始參與影像紀錄課程,初試啼聲之作也獲得不錯的迴響,激起她想藉此向國際發聲,投入環境保護工作的心願。然而,2023年她經歷一場車禍,失去了打工賺錢的機會,但同時也警醒與導演老師約定好的紀錄片拍攝將會因傷而延誤。她拿起手機開始錄影,經過整個暑假的休養和沉澱,也讓她保持良好的心態,並用鏡頭演繹出美好的故事及畫面呈現給眾人。

《林家小院》紀錄片,在2023年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上獲「新北精神獎」等多項獎項,以其獨特的地方色彩和個人奮鬥歷程脫穎而出。她更受邀到臺北市國北教大附小、政大實小等校分享,述說不同生活境遇下的故事,面對家庭功能不彰與家中不斷的變故,仍以正向態度接受各種挑戰。林意婷已透過特殊選材錄取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刻苦自勵的精神也獲得許多貴人協助,更有人允諾將負擔大學四年學費,讓她可以專心朝電影藝術邁進。

三、<努力!挽回失利的上半場>全迪(臺北市立大理高中附設國中部)

全迪為布農族原住民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母親下半身終生癱瘓,身心狀況不佳,還有一個就讀國三的姊姊與高一的哥哥,家裡收入來源主要靠補助維持,也因此他被社會局安置到寄養家庭,度過了三年的時光。

全迪在校會盡量申請獎學金,成為家中另一個支持的經濟來源,所以他更加倍認真讀書維持成績。在四年級暑假,他開始愛上棒球,開啟到長安國小一邊打球,一邊讀書的生活,但他的成績卻絲毫沒有遜色,更在打球與讀書間得到了平衡。直到大理國中就讀專長更是突飛猛進,在聯賽裡拿到了個人獎項肯定。同時更通過布農族母語初級認證,以學業成績申請艋舺三條路福德宮獎學金,苦學上進,是同學的榜樣。

全迪自國小起即進入棒球隊,並透過參與各項競賽爭取獎金減輕家中負擔,他有驚人的自律與堅韌,於課業方面亦有優異表現,不向命運低頭,足堪肯定!

四、<勇於自我突破的吉米(Jimmy)>張靖毅 (新北市立竹圍高中附設國中部)

張靖毅自小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但父母總是鼓勵他,說力量雖然小,但態度要積極,盡力就好。因在國中一年級發生嚴重的跌倒之後,為了讓他有充分的休養與復健,從國中三年級開始他在家自學,在這段期間,父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小時都堅持扶他起身走動復健,並努力思考各種改善方法。他常常感到沮喪想要放棄,但父親總是堅定地告訴他:「我不會放棄,你也不能放棄。」

在小學時,他全力以赴參加校內的朗讀比賽,最終得到了特優,並屢屢獲獎;在高年級時,他爭取擔任典禮組司儀,磨練口語表達能力與膽量,到了國中,他挑戰更高難度,連續兩次參加新北市英語話劇競賽,擔任旁白;更代表學校參加新北市英文演講比賽,表現優異。

張靖毅憑藉不屈不撓的精神用心學習,不僅學業成績優異,與同學之間相處和睦,雖然在肢體上遇到了許多挫折,但他相信即使有缺陷,也要找到自己的長處並且加以發揮,就能發光發熱!不畏外在艱難,以活在當下的樂觀心境面對所有挑戰。

五、<用音樂現身的「消失的男孩」>陳柏睿 (基隆市立明德國中) 

陳柏睿因自閉症,有著社交、溝通、語言的障礙,且有超過500度的雙眼散光,即便國中時他的口語能力還是無法達到幼兒園的程度。因自閉症令他承受到的一切是數倍放大,像是絕對音感的聽覺會有過大刺激、身體不願被觸碰等情況都令他煎熬。無法和周遭孩子們自在相處的他,更成為美國普立茲新聞獎得主筆下的「消失的男孩」。

成長過程雖然艱辛,但老天也為他開了另一扇窗。透過學習音樂,來抒發自我感受,更自發練琴,爵士鼓、鋼琴、小提琴、吉他、北管等樂器,爭取各種學習與演出的機會。他發揮絕對音感的能力,成為在音樂領域展現出色的自閉症學生,更克服障礙限制,並在全校才藝大賽表演中獲得極大的讚譽,不僅鼓舞了同儕,更是學校特殊教育融合的代表。此外,在體育競賽上也逐漸克服障礙,在桌球、籃球賽事上亦有突出表現。

陳柏睿雖口語能力有限,但以堅韌意志於音樂及體育上表現出色,其跨越身體及語言侷限,突破社交障礙,並持續展現學習決心,可為楷模!

六、<我們都一樣——打破不平等的小海洋生物學家>李亮葟 (桃園市中壢區新明國小)

李亮葟和妹妹從小罹患「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自1歲多發病造成退化而無法行走,目前需依靠電動輪椅移行代步,大小事都需要親人及助理員協助。儘管如此,他面對困境時始終能夠正向思考,克服種種限制,打破不平等,成就了優異的自己。

由於例行性的復健、回診檢查及住院治療,使他上課或複習功課時間減少,但透過認真聽講,自動自發的溫習功課,以及考試前的複習,仍能保持優異的成績,屢次獲得成績優異獎狀及獎學金。他也參加學校「海洋保衛隊大集合」的減塑活動,獲選為班級「海洋之星」。在校園裡,他透過輪椅自由穿梭,與同學一起參加運動會及戶外教學,在運動會上無法參加大隊接力競賽,但他也參與其他團體競賽活動。同學們願意協助他生活瑣事,而他也樂意為班級服務,實踐同儕合作互助的精神。

李亮葟目前持續參與罕病家園的繪畫才藝班,其作品更在中正紀念堂展出,他覺得「我們都一樣」,他也能夠追求自己的理想。其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校內生活均不輕易缺席,卻能以勤學及自律與同學切磋學業,樂觀積極,值得肯定。

七、<逆風高飛,展翅翱翔>王龍承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

王龍承一歲後還沒有發展出語言,對於外界的聲音也沒有任何反應,才被診斷出是先天性聽力損失。他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子倆蝸居在不到5坪大的出租房生活。當他兩歲半才植入人工電子耳,但聽到聲音與學會說話之間,是一段漫長又艱辛的過程,也開啟了他從高雄到臺南將近10年的通學生涯。

他的個性活潑開朗,喜歡走入人群,絲毫沒有自卑、退縮的心理。克服生活環境不佳的窘境,在校成績向來名列前茅,也擔任班級小老師協助學習落後的同學。他會設計「寶可夢」撲克牌遊戲,教班上同學如何玩。更在朗讀、作文等方面表現亮眼,曾獲全國聽覺障礙國民國語文競賽作文項目特優,以及朗讀項目第一名,也參與科技部「2021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從背臺詞到熟悉實驗步驟,花了不少心力,拍攝科普實驗影片,並繳出良好成果。

王龍承為罹患ADHD之重度聽障生,家庭經濟困難,為把握接受專業特殊教育,每日通學往返啟聰學校,在朗讀、作文及學業方面努力學習,其克服身體限制與家庭困境,展現積極生命力,足堪嘉許!

八、<采疊夢想——手護幸福微光>陳采稼(嘉義市西區育人國小) 

陳采稼為視覺障礙重度學生,小時候由父母載她到中部上早療課程,刺激視覺與觸覺的訓練。但母親在她六歲時因病過世,幸好有父親、奶奶、堂哥姊陪伴,她也知道父親要賺錢很辛苦,因此更認真學習,不讓長輩操心。

國小低年級到現在,透過視障資源班、普通班老師及特教生助理員的指導,她很快地學會運用點字與電腦來寫作業。面對學習,她勇於嘗試,也因為她的積極主動創造了許多不可能,曾與全班一起完成大隊接力、2公里路跑以及游泳課。此外,一年級時,她開始接觸競技疊杯運動,雖然無法看清楚疊杯,但她透過用摸的方式來玩疊杯,更陸續參加嘉義市的多項競賽,最後也被選為國家代表隊,參加世界錦標賽和亞洲錦標賽,躍上競技疊杯的國際舞台。

陳采稼雖然必須藉由點字學習課業,但她仍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項活動,花費更多倍的時間練習競技疊杯,並代表國家出賽,以堅韌生命力突破先天侷限,足堪表率! 

(圖由教育部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