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STEM 數位跨域教育年會 教師創新教材教法競賽
【台北訊】「2023 數位跨域教育年會/教師創新教材教法競賽」(20、21)兩日在花蓮縣明恥國小舉辦,邀請來自全國高中、國中、國小行星及衛星基地學校間的教師,以創新微課程教材教法之海報展示及微課程黑客松發表方式進行分享,期透過多元交流與互動,促進教師在教材開發及教法上的成長,進而將成果有效應用於教育現場。
為提升中小學教師運算思維及跨域統整教學專業能力,教育部委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4所大學辦理「PBL-STEM+C跨域統整學習扎根計畫」,藉以增進學生邏輯與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本計畫以資訊為工具,跨領域融入數學、物理、化學及自然等學科,透過專題導向式的教學(Project Based Learning),引導學生從主題發想、分解問題、模式分析及邏輯推演等步驟循序漸進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本計畫規劃星系結盟、師資增能、教材分享及教具補助等不同策略,給予教師支持。透過「恆星-行星-衛星」星系分層合作的概念,於全國設置星球基地學校,計畫大學為恆星基地,輔導區域內學校建立行星基地,行星基地再邀請周邊學校加盟成為衛星基地,共同組成共備研習小聯盟,相互支持學習,目前已累積有5所恆星基地、80所行星基地、827所衛星基地及96個小聯盟。
計畫團隊成員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王新昌主任、陳錦亭老師及王寧嘉老師,參與由親子天下主辦的「2023教育創新100」甄選活動,在全國眾多優質的學校團體與民間教育機構中脫穎而出。本次參加甄選的課程教案為「校園安全好智慧」,引導學生透過程式設計和運算思維解決校園安全問題,並強調感受覺察、建構知識、想像實踐和公開分享等學習階段,激發學生自主創發多功能智慧安全系統,促進校園安全。王新昌主任表示,透過計畫團隊的協助,讓每位孩子懂得如何善用邏輯思考與創意發想,從自主學習中行動實踐,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
新北市泰山國小蘇志傑老師運用高師大所開發的公版教具進行五年級的資訊課教學,透過創意微課程來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111年已發展「模擬我的家」微課程,製作出冰溫熱飲水機等模擬裝置,學生也發揮創意,模擬出自己家中的裝置;今年更結合SDGs進行智慧雨水回收裝置微課程,除了讓學生瞭解永續發展目標,也期待學生有更多的創意發想。
桃園市龍潭國中林湘涵老師依照八年級課程綱要,讓學生練習將演算法與模組化程式設計概念融入生活情境中,例如感應調光監控物聯網和門窗監控物聯網。學生透過情境主題找尋目的,分組合作討論、解題及分析,跟隨老師的步驟畫出演算法與流程圖,進而撰寫程式。林湘涵老師表示,透過計畫團隊提供的公版教具,讓學生對於資訊課程有不同的體認與實際操作的機會,發揮創意且撰寫出令人驚豔的程式,尤其在各組成果發表時,能清楚說明自己寫程式的流程。
教育部表示,教師透過共備互學,結合跨域統整學習,可以相互瞭解學生學習成效,並著重於學生探究、分析及問題解決的整體學習歷程,引導學生達到更具內容深度及互動層次的批判思考,也期許培養學生邏輯運算思維的能力,進而解決生活當中面臨的問題。
(圖由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