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六

0

【台北訊】總統教育獎表揚在各種逆境中突破困境,並能發揮良好美德的在學學生,他們以堅韌的意志力面對挑戰,展現大無畏的精神。其出色的表現來自於父母、師長的協助,以及自我的要求與堅持,突破肢體或環境的桎梏,勇敢積極且力爭上游。繼續介紹林義宸、潘禹彤、林家萱、孫翊倫、張嘉云、蘇利珊、蔡育慈、陳先覺等8位獲獎學生的事蹟。

一、〈星兒小比的恐龍異想世界〉林義宸(新北市龍埔國小)

林義宸直到2歲都還不會說話,母親帶著他四處求診,確診為中度自閉症與語言遲緩,積極地展開治療之路。為改善肌肉無力,林義宸從小密集做體適能與游泳訓練,母親每天陪著他不以為苦。

經過不放棄的引導及練習,林義宸終於在4歲說出簡單句子。因為他的口語能力落後同儕,幼兒園時期,曾因動作緩慢、無法口說而受罰。父母替他換了兩間園所,所幸遇到很有愛心的幼兒園老師,幫助他融入群體生活,語言能力漸漸進步,同時發現他有繪畫的天分,特別喜歡畫恐龍,總是能將內心的恐龍展現於畫紙上。

上小學之後,他仍然遇到課業、人際、表達方面的諸多挫折,幸而在家人、師長諄諄善誘下,透過反覆練習,以及利用假日加強課業,終於跟上同學腳步,期間他仍不間斷作畫,將內心世界透過畫作鼓勵需要的人,他連續三年獲「文薈獎」全國身心障礙者文藝獎國小組前三名,以及2020年小海馬水上運動會自由式第二名,仰式、蛙式第三名,他帶給大家樂觀堅強的生命觀,不畏困難,值得肯定。

二、〈面對逆境,積極向上〉潘禹彤(花蓮縣東里國小)

潘禹彤的家庭貧困,家中經濟全靠母親支撐。她從小就學會照顧行動不便的父親,後來父母離異,她和5位手足搬去與外祖父母同住,母親則隻身在遠地工作。

禹彤因外祖父母年邁,健康狀況不佳,她和兄弟姐妹都很懂事、互相扶持且分攤家務,減輕外祖父母的辛勞。因對足球有興趣,她加入學校的足球隊,時常天未亮就到學校練球,放學後練完球再摸黑回家。回到家後,還要協助家事及完成功課,雖然很辛苦,但她樂在其中。

由於學校人數不多,她一肩挑起足球隊隊長一職,帶領球隊南征北討,勇奪2022全國體育署盃足球錦標賽U13女子組第一名、2022年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總決賽,母親不辭辛勞到場加油,讓她如有神助,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全國亞軍。

潘禹彤生活環境困苦,球隊也位處偏鄉,資源缺乏,但她知恩感恩、孝順勤奮、品德與才能兼備,值得表揚。

三、〈朝向微光奔跑的女孩〉林家萱(桃園市同德國中)

林家萱從滿月開始,醫師就發現她有斜頸、心室中膈缺損等狀況,9個月大時,更檢查出眼球震顫,左眼幾乎全盲。於是母親辭掉工作,帶著她在各大醫院奔波,參加無止盡的早療課程。

身體的病痛並沒有阻礙林家萱學習的欲望,她不僅課業成績優異,更出人意料地在短跑比賽屢獲佳績。上國中後,她加入田徑隊,但因她看不清楚教練的示範,動作總是做不到位,只能靠感覺慢慢摸索,幸而教練耐心指導,加上她反覆練習,總算讓身體記住跑步的感覺。

即便經過視力矯正,她右眼的視力仍然只有0.1,左眼全盲,這讓她在生活上有諸多不便,練習時最艱難的考驗就是跑道上的小欄架和欄架操,對視力不佳的她來說更是挑戰,要非常小心避免被欄架絆倒受傷。

在隊友耐心的引導和她不斷的練習下,她突破自身視力障礙的侷限,2022年獲全國中等學校身心障礙者會長盃田徑錦標賽國中女子組100公尺T12級第一名,並獲頒2022年中華嘉新體育國中組獎學金。林家萱用開朗的個性克服身體的不便,不僅課業成績名列前茅,擔任自治幹部,且堅持對田徑的興趣,在比賽中脫穎而出,鼓舞人心。

四、〈活出人生的精彩〉孫翊倫(高雄市福山國中)

孫翊倫有重度肢體障礙,更因脊椎壓迫心臟,讓他的每次心跳、每個呼吸都不容易。幸而他擁有堅強不放棄的雙親,即使成長過程中屢遭波折,但父母對翊倫的愛和陪伴卻從不匱乏。

幼兒時期,母親想盡辦法安排翊倫轉學到普通班,讓翊倫接受多元豐富的教育。

幼兒園畢業,許多小學對於必須承擔照顧他的責任都退避三舍,但母親不肯放棄,終於找到學校願意讓他入學,更為了不造成其他同學困擾,母親每日陪讀在側。

因心臟受到脊椎壓迫,他需要靠水上運動復健擴胸,並以輔具輔助學習。但他熱愛求知,在閩南語朗讀、寫作表現優異,並通過閩南語語言能力中級認證考試,2022年獲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朗讀國中學生組特優。

同時他熱衷科技程式語言,參加校內「科技競賽團隊」培訓,希望未來能夠當一名程式設計師,為有需要的身障朋友量身打造一套專屬的生活輔助系統。

孫翊倫突破先天身障的精神,獲頒第24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他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珍惜每一天,令人敬佩,可為楷模。

五、〈沒有奇蹟只有努力——幸運是伴隨努力而來的〉張嘉云(臺北市立特殊教育學校)

張嘉云為多重極重度且無法口語的腦麻患者,需靠輪椅代步,當時醫生宣判她可能會終身全癱。在母親的努力下,她從一滴水開始練習吞嚥,4個月後,可以一口氣喝下20毫升的牛奶。之後開始漫長而艱辛的復健之路。

學齡前,她每天進行2輪復健,每一輪療程都長達2到3個小時,晚上還在家裡繼續運動。除此之外,媽媽也盡全力帶她去看世界,包括扛著她上山下海露營,或是帶她騎腳踏車環島。

她也聽從治療師的建議,學習操控電動輪椅,也努力學習使用溝通輔具,希望打開自己和世界的連結。後來接觸地板滾球運動,她努力克服身體的限制,奪得2019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選拔第二名、2020年全中運BC3組個人賽第一名,2021年獲選亞洲帕拉青年運動會地板滾球代表隊成員,代表臺灣至巴林參加國際比賽。

雖然她的身體是重度多重障礙,但她的心境卻是重度樂觀,行動不便卻沒有讓她停止探索世界,她奮發向上的精神,足堪表率。

六、〈逆境成長,孝順好女孩!〉蘇利珊(臺中市立特殊教育學校)

蘇利珊有先天身心障礙,從小由養母撫養長大,家境清苦,屬於低收入戶。因她幼年時期體弱多病,又患有氣喘,常常需要住院治療,養母對她總是悉心照料。然而養母患有高血壓等疾病,不時會昏倒,有時則痛到無法下床,養母生病時,她會守候在旁照顧,兩人相依為命。

她為了貼補家用,高二時犧牲午休時間,在實習輔導處工讀;高三時獲得校外日式餐廳工讀機會,雖然每天都要洗很多碗,但她從不喊苦。她也在高一時就決心要考取烘焙丙級麵包證照為目標,她日以繼夜地練習,終於在高二暑假通過考試。

雖然她反應較慢,學習能力不佳,但她凡事全力以赴,認真負責。在運動方面表現優異,更獲2021全國中等學校身心障礙者會長盃桌球錦標賽高中女子自閉症組個人賽冠軍、2022臺中市身心障礙運動大會桌球項目女子組單打賽TT11級冠軍。學習認真、克服困境及突破先天身體障礙的精神,足堪典範。

七、〈家庭仄入蹊徑,卻凝聚出光采〉蔡育慈(嘉義縣竹崎高中)

蔡育慈的父親2年前因工作時嚴重摔傷造成重度身障而無法工作導致全家經濟也陷入困境。透過雙胞胎姐姐兼職多份家教工作,賺取學費和生活費。育慈在校積極向學、敬業合群,是同學的好榜樣;課餘時間,她則負責為父親照護傷口、陪伴父親復健,讓母親有餘裕打工賺錢。她不厭其煩的溫柔照顧,也打開父親封閉的心靈,開始積極復健。

蔡育慈也專注於文學創作,她於2022獲嘉義縣語文競賽高中學生組作文優等、新北市文學獎散文青春組首獎、後山文學獎散文類高中職組第一名;她寫下照顧父親的心路歷程,參加2022孝道故事徵文比賽,則獲得高中學生組特優。

此外,她參加無線電視台「青春愛讀書」節目,擔任導讀學生,並將每次錄影通告費用於購買書籍和深化學習。她期許自己未來持續寫作,甚至出版書籍或擔任社工,藉以回饋社會。

蔡育慈的家庭面臨變故,但全家人以愛與關懷作為生活的支撐,在苦難中散發堅強的芬芳,彌補了因父親受傷而引起的缺憾。她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己的精神,值得稱揚。

八、〈由一般運動員轉戰帕拉運動員〉陳先覺(國立清華大學)

陳先覺來自單親家庭,因為不願讓母親獨自承擔家計,從國一起即在球館擔任桌球教練,利用課餘時間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升高三的暑假,他發現自己的上肢肌肉明顯萎縮、雙手顫抖且無法控制手指,甚至連簡單的按筆芯動作都無法完成,輾轉在各大醫院間奔波後,確定罹患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病變「良性漸凍症」。

陳先覺期許自己成為樂觀進取、傳遞正能量的生命鬥士,於是他決定從一般桌球運動員轉戰帕拉運動領域,由於上肢肌肉萎縮,他無法揮舞超過200公克的球拍,在嘗試各種方法後,他決定用繃帶將球拍牢牢固定在手上。

但繃帶的高張力常導致手部血液不循環、瘀青、破皮和手麻,他為了提升球技咬牙苦練。在2021榮獲亞洲帕拉青年運動會桌球男子組TT9-TT10級團體第一名、2022奪得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桌球肢障組男子團體賽TM10級第二名、單打賽SM10級第三名,並入選帕拉桌球國家隊,在2022帕拉芬蘭公開賽獲得男子單打、雙打銅牌。

陳先覺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向大家展示「愛運動,運動無『礙』」的真理,保持積極向上、不輕言放棄,在逆境中展現堅毅精神,具備正向典範。

(圖由教育部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