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Kinhulan(祖居地) 泰雅學生溯源與新生之旅

0

【台北訊】為傳承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增加原住民族學生對自身族群的認同感,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由國立清華大學辦理「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北區中心」,協助新北、桃園、新竹及苗栗等地學校發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課程。其中,新竹縣尖石國小、桃山國小於4月份至6月間共辦理三場山林走讀,透過對當地泰雅部落遷徙歷史之認識,期以加深學生與祖靈間的精神聯繫。

國教署說明,山林走讀相關文化教學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自身與祖先kinhulan(泰雅族語:祖居地)的關係,也能讓非原住民族學生理解當地原住民族文化與風俗,感受泰雅族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藉此增進對多元文化了解和尊重。

新竹縣尖石國小校長陳智明指出,課程先由學校教師帶領中年級學生走訪瑞岩部落,透過三天的實地體驗,讓學生認識傳統泰雅族部落遷徙過程,瞭解自身族群文化傳承。另外,將於6月份辦理的「馬武督(Mutux)走讀體驗教學」,則藉由現場剝筍等體驗課程,使學生深入學習馬武督當地的竹林生態知識、竹材應用文化,以及當地族群遷徙脈絡和文化特色,進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和文化底蘊。

新竹縣桃山國小校長蘇美娟則表示,該校為增進學生對部落史地文化的認識,辦理霞喀羅古道踏查活動,讓學生實際體會早期先人的環境居所、探尋當地泰雅族人生活歷史痕跡,更深入了解日治時期霞喀羅的族群關係,學習野外紮營方式、鞣皮製作技能,以及認識霞喀羅步道的民族植物在醫藥與食用等應用,增強學生當地文化和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國教署表示,未來仍將積極協助辦理原民實驗教育學校發展課程、媒合所需資源,進一步深化原民實驗教育內涵,發展各類教學模式。

(圖由教育部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