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孩子的江湖行──林懷民談雲門歲月」

0

【高雄訊】 台灣著名的舞蹈家兼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於(8)日在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舉行一場主題為「鄉下孩子的江湖行──林懷民談雲門歲月」的演講,林懷民與在場聽眾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談論並深入探究了舞蹈藝術的內涵和價值,吸引一票鐵粉火速上網報名!同日上午社教館於中庭舉辦「手藝紙雕吊飾」親子活動,特邀楊元呈講師解說,該活動需運用巧手,將一張平紙化身成為美麗的作品,一層一層疊出層次,雖然非常花時間,但是卻也成為最精緻、更有質感的卡片,所以說紙雕非常適合親子共同「修生養性」的創作過程。

大廳入場燈一暗,美光燈聚焦在講師,林懷民興奮、熱情的與高雄市民打招呼,聽眾們也投以如南部炙陽的歡呼,拉起了今日精彩演講的序幕。林老師緩緩回憶童年,順著光陰講述,出生於笨港(今嘉義新港)的文人世家,深受文學與藝術的薰陶,因著父親的期待,考入法律系,後又轉讀新聞並留學美國時攻讀文學。當時各國學生社會運動風氣興盛,那是一個青年初試啼聲、勇於爭取權益的年代,在美國求學時深受影響,政府帶領青年深入第三世界擔任服務志工,以及「你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問你可以為國家做什麼」,「赤腳醫生」深入社區、學校和偏鄉,身體力行地體現服務精神的形象,也埋下將藝術帶給眾生、提倡藝術平權的理念種子。

沒有舞蹈專業,卻抱持著熱愛家鄉、國家的心,於1973年創辦臺灣第一個現代舞劇團「雲門舞集」。「雲門」的靈感取自古書記載:「黃帝時,大容作雲門,大卷……」;「舞集」二字則來自於當年巴黎歸國的音樂家許常惠所組織的年輕人組織「製樂小集」,加上書法家董陽孜的題字,「雲門舞集」就如此行雲流水、浩浩蕩蕩的開始,同時也開啟台灣現代舞有系統性與組織性發展的歷史,為現代舞在台灣找到立錐之地。講座中,老師如數家珍的分享雲門舞集的經典舞作,從1975年的首部創作《白蛇傳》開始,隨後的《薪傳》、《紅樓夢》、《九歌》、《流浪者之歌》、《家族合唱》,每一齣大劇的創作,都內含更多角度的鄉土元素,關懷著我們棲身的這片土地,記錄社會文化的脈動、體現文化蘊涵

2008年一場大火,將八里排練場化為灰燼,在火裡燒掉希望也重燃希望,也因此為雲門闢出一條新的路。透過政府修法借地40年,和來自四千多筆的民間企業及民眾募資捐款,共同打造雲門的新家。新厝落腳於中央廣播電台舊址,遠眺台灣海峽且群山環繞,除了團員們有安穩的排練場,更有戶外綠草如茵廣袤園區,讓這個新家不只屬於雲門,更是社會大眾可以共同親近參與文化藝術的新場域。

除了傳統熟悉的劇場表演場域,更思索著在地深耕,於是有了與台灣好基金會合作,在收割後的稻田舉辦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以天地為舞台,在稻禾田間起舞,舞者們翩翩擺動身軀,戶外演出是特別的經驗,風吹著皮膚,汗流下來又被風吹乾,汗繃在皮膚上面,轉身雲在飄、稻浪刷刷作響,台上台下所有人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更吸引紐約時報等外媒報導。雲門深入民間,帶來的不只有藝術表演,也讓在地孩子加入志工服務行列,從參與專業表演活動中提升了學習動機、增加自信心,進而在學業與課業有突破性的表現。這種在地人文環境的轉變,就如同當年崇拜赤腳醫生的精神,終於讓舞蹈成為一股力量,幫助偏鄉、改變社會。

老師以溫暖和藹的語氣,娓娓道來這段雲門歲月,能夠帶著雲門舞者和眾多粉絲一起邁進、一起花白了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回首來時路,他說:路要一直走下去,雲門已走過46個年頭,帶動了台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希冀雲門舞集能不畏艱難地繼續前行,他也呼籲青年們應該抓住機會學習和探究自己的興趣,勇敢嘗試。

整場演講林老師重在影片分享,低調的將自己放在舞台邊並不給拍照,而透過這次的演講,林懷民不僅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也透露了對於發展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看法,給予勉勵和鼓勵,且林老師體恤聽眾,為免久候,已事先簽名一批書供粉絲們購買。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沈坤佑館長表示本場講座由社教館與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辦理,該館舉辦的活動多元又有趣,在乎孩子成長過程的家長,不用花錢,就可以參加社教館各式各樣活動,藉由參與親子活動,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善用巧思,動手創作別出心裁的作品,實作過程中孩子們有滿滿的成就感,接著來場充滿心靈洗滌的講座,耳朵聆聽林懷民老師的心路歷程,跟著徜徉在披荊斬棘的夢想道路上,我們相信,在林老師的帶領下,雲門舞集和台灣的藝術文化事業一定更加蓬勃發展。

(圖由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