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卓越講座》從廟口到國際舞台 「尚和」團長梁越玲 分享歌仔戲的跨界與傳承
【高雄訊】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22日邀請「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梁越玲,以「跨歌仔—傳統歌仔戲的跨越之路」為題,分享帶領劇團30年來推動歌仔戲創新、國際交流與文化傳承的歷程,行政副校長吳行浩親自到場致意並頒贈感謝狀,表彰梁越玲對傳統藝術的貢獻。
吳行浩表示,高雄大學長期重視文化傳承,數週前才舉辦世界文化資產保存國際研討會,探討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梁越玲的分享不僅展現歌仔戲的現代活力,也啟發年輕人對傳統藝術的興趣,他期盼未來能與劇團合作,在校園內舉辦演出,讓學生親近這項文化資產。
梁越玲出身歌仔戲世家,大學主修英文,卻因對歌仔戲的熱愛,24歲投身戲班,1995年在高雄創立尚和歌仔戲劇團。她身兼編導與演員,作品《釧兒》曾入圍第28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創作獎/作詞,展現卓越才華。
講座中,梁越玲回顧劇團從廟口野台戲起步,逐步走向戶外公園、大型劇場,乃至商業演出與國際巡演的歷程。從高雄的廟口到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劇團更受邀赴美國、夏威夷及法國巴黎演出。夏威夷演出時,觀眾長時間起立鼓掌,令她感受到歌仔戲在海外華僑心中的共鳴。她強調,歌仔戲的情感表達超越語言,即使外國觀眾不依賴字幕,也能透過表演感受劇情的力量。
教育推廣是劇團的另一核心。30年來,尚和歌仔戲劇團累積超過300場校園演出,特別重視偏遠地區學生。梁越玲表示,儘管偏遠地區演出常因觀眾人數少而面臨成本質疑,但她堅信傳統藝術的普及是責任,「無論觀眾多少,我們都要讓孩子接觸歌仔戲。」這份堅持讓歌仔戲走進年輕人的生活,成為國立高雄大學推廣文化教育的重要啟發。
創新方面,梁越玲坦言將歌仔戲與音樂劇結合曾遭批評,但她認為創新是傳統藝術延續的關鍵。劇團不僅在廟口演出,也進入企業、飯店等場域,結合現代劇場技術,推出搖滾歌仔戲等新形式。她以坪林戶外演出為例,當地企業家贊助的大型搖滾歌仔戲吸引觀光客,展現歌仔戲與當代文化的融合潛力。疫情期間,劇團打造「天河越茶席劇場」,一個僅35席的小型劇場,結合演出、講座與課程,成為推廣歌仔戲的新據點。
梁越玲分享劇團30年的挑戰與成長。一場火災意外燒毀道具車,當時看似毀滅性的打擊,卻因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及社會支持,迅速恢復並換新設備。這讓她體悟到「負面事件也能轉為正面力量」,只要勇敢面對,困難都能化解。她鼓勵國立高雄大學的年輕學子追求夢想時要明確目標,以行動證明價值,正如她當初說服母親支持她投入歌仔戲的決心。

(圖由國立高雄大學提供)